论文/出版物

浅议地质公园中的博物馆

来源:第22届地学年会(泰宁)论文集 作者:作者:张东薇,查方勇 发布时间:2007-9-21 阅读次数:

摘要:地质公园建设中博物馆的建设是一个与景区的完整形象的体现, 它作为区域性、专门性很强的一类博物馆,建成后应集收藏、科研、展示三大功能于一身。再细分应具备如下作用: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服务性、学术性等。在建设上,其选址应有特色,藏品有较大价值,学术研究活动应有很好的社会效应,总之它应该是一个反映地球科学、普及地质知识、收集和收藏各类地质标本,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科技交流的重要场所。本文分析了地质公园建设中博物馆在其中起的重要作用和它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展望。

关键词: 地质类博物馆 ,科学普及价值,陈列展示,数字地质博物馆

1中国博物馆发展简况博物馆的起源

  博物馆起源于17世纪末,是贵族收集奇珍异宝,作为炫耀财富的工具。为回馈社会和大众教育,将这些丰富的收藏公开展出,形成现代博物馆的雏形。而维多利亚时代的学者认为,伦理及信仰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社会,因此设立了许多机构来收藏及贮存艺术品,并开放给社会大众参观,以期达到教育社会大众的目的。 对于我们国家博物馆起源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我国最早的博物馆产生于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 法国人在上海建立的震旦博物馆英国人在上海建立的亚洲文会博物馆等, 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博物馆,是由清末状元张謇于1905年兴办的南通博物院。随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博物馆不仅以展示陈列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把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作为其主要职能。随着博物馆的发展演变它的外延扩展到了自然科学领域,近年来,由于社会各界都普遍认识到地质公园在科研教育上的重要作用,它成为了地质公园景区科学考察及旅游教育为一身得重要机构。人们可以通过博物馆展示了解人类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因此地质公园博物馆就发展起来,并且成为地质专业知识科普的窗口,成为博物馆中的奇葩。

2博物馆的性质和职能

2.1 地质公园博物馆的性质

  在地质公园博物馆的主导思想上,科普是它的核心思想,即面向社会的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建构在科普为核心的理念上我们总结出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几大性质

  (1)地质公园博物馆必须具备的要素:典藏,陈列和开放。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博物馆丰富充盈的基础,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作为一个公园博物馆要珍存有这个景区的重要地质遗迹说明物,其次将其陈列出来以供游人参观和学习,在游览景区的同时了解游览内容的形成机理,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科普性:地质公园博物馆作为地质公园景区引导性质的部门,它将区域内的地质旅游资源,因浓缩的方式展示在人们面前,使科学价值能够为人们所认同,具有很好的科学普及功能。

  (3)公益性:地质公园的博物馆是为社会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服务的。所以要求博物馆具有以下三点:服务性;二是不盈利性;三是永久性。坚持以科普为中心,努力增强博物馆的服务意识,面向社会、面向观众,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是博物馆性质的正确体现。

2.2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功能

  (1)历史性。地质学是一门十分庞杂的科学, 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地质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科学,历史十分悠久。所以博物馆所面向的对象是地质实体的演变和发展,从地球的形成开始,人类和他们所居住的地球已经经历了数亿年的发展进程,其间,沧海桑田的变迁演化已经筑就了我们的地质公园博物馆所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地质公园变革史,怎样把这些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让人们更能清楚明白的了解景区的历史和沿革是体现其历史性的主要任务。

  比如说延川黄河蛇曲地质公园的地质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历史后在无论是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化学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科研价值,所以延川黄河蛇曲博物馆在展示的内容和序列上都体现了这种发展历史。

  (2)知识性。公园地质博物馆是集科研科考,文化,教育于一身的景区机构,在地球历经4·6×109年漫长的地质历史期间山崩地裂,沧海桑田,无数次的再造与毁灭此起彼伏,不同时代的岩石、化石标本、矿物晶体,都有其特定的生成环境,都应辅以相应的文字解释说明。必要的情况下微缩模型,声光电等设备的运用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够使观众更直观和形象地学习到相关的地学知识。

  (3)教育性。地质公园博物馆是一本微缩的景区介绍书, 近代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院就是在这样的宗旨下开办起来的。

  (4)服务性。“为社会服务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

  (5)科学研究。博物馆应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如我国的新疆地区早已成为众多学者专家研究地质变迁,石油储藏等构造活动的重要场所再如秦岭地是研究大地变迁,地台隆升的天然基地

  (6)学术交流。学术交流促进地质科学的发展。推进对地质科学的认知程度,同时学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广地质公园景区的社会知名度

3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地质公园博物馆是反映地质公园景区地质环境与地质历史,着力突出构造地质遗迹,灾害地质遗迹,外动力地质遗迹,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的专题性博物馆,周边环境需要综合整治,才能够达到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第二版)的要求

3.1博物馆建筑要与整个地质遗迹公园特征相协调

  “相协调”强调的是体量、风格,设计思想、材料和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博物馆在景区中的作用,地理位置,对景区自然生态,地质遗迹的影响程度和诠释程度,更广义上来讲是对自然、对人类造成的更大范围更长久的影响,博物馆不能随意凌驾于整个景区的整体氛围,与景区的主要风格格格不入。它应是与地质公园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从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人工建筑的介入肯定会对自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诸如之质遗迹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造成景区空气污染,土地无序开发造成土壤、水体和生态资源的严重破坏。所以我们必须提倡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与人工环境相协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遵循生态规律,维护生态平衡。而且博物馆的建设要突出特点,要与环境相适应,作为一座 地方性和专题性的博物馆,在建设上完全要求城市建筑的简约时尚是不现实的,最为重要的还是突出在它与整个地质公园的整体的协调性,环境的协调性。如展馆的风格, 馆址的建设、展台的陈列及展品自身的特色性,博物馆的各项服务、各项研究、各项交流活动等

3.2博物馆展示陈列的规范化

  策展概念的不足:地质公园博物馆陈列要保证陈列的科学性和学术性。不成熟的陈列形式在接受心理学、陈列理念推广等方面显示出薄弱的一面,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地地质公园开园建馆,人们开始对博物馆陈列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探讨和修正。陈列体系应当突出景观遗迹特色,依照景区的自然流程进行布展。特别要提出的是主题要突出

  展示主体的单一化: 在主题突出的前提下,地质遗迹博物馆虽然目的都是展示,在手法效果上应该没有不同。另外,单一主体造成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就是策展理念实施的限制—-展示只能以单一展示主体的收藏状况为前提,但是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衔接状况,不能单纯的考虑它的学科特征而忽视了地质公园的可进入性和可游览性,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就需要用必要的“辅助展示”弥补单一枯燥的说教展示,以此来增加游览过程中的趣味性。

  这些正是我们地质类博物馆要重视的。博物馆的陈列艺术设计创新展出各种地学旅游资源标本是其最基本的要素,在其方面下了过大的功夫就会造成过犹不及的不良效果。

3.3展示序列的安排设计

  我们举例说明:

  (1)序部创意设计(包括内容设计,形式设计)

  博物馆为了让来参观的人群能够了解到地质遗迹变迁的恢宏博大,受到震撼,获得深刻印象,如果序厅中文化符号重复叠加,多种艺术形式轮番运用,不仅不会得到预期的震撼效果,还会造成游客目不暇接的情况。过度冗余的序部让观众在这里停留过长时间。简洁的序部就被人为的复杂化了

  (2)展厅空间

  展厅空间应该突出重点,点到为止,大而全的展厅内设计形成多种形式亮点,却将自己的个性和应该彰显的地域特点丢掉;其次不应过分重视装饰,否则将分散了观众注意力,浪费展厅空间,削弱了地质遗迹展品主题,造成浪费。 参观路线要简单化,标识系统明确易见,不能过分曲折使参观者在展厅走冤枉路。通畅、方便、舒适是它最基本实用功能。同时场景和模型的设计也要讲求精细合理

  地质公园博物馆的藏品一般具有数量大、珍品多、价值高的特点,需要专门的管理。藏品的管理包括在库的及陈列展出的。一是要搞好分类定级工作。对所有藏品要分门别类,每个门类要制定科学的标准,分出一、二、三级。管理工作要做到规范化、现代化、制度化。二是要有严密的防火防盗措施。对一个博物馆来说,最大的威胁是火灾和失窃。因此,安全是博物馆的生命线;三是要防止标本混乱。每件藏品都有编号、名称、产地、地层时代等资料。如果管理不善,造成标本混乱,特别是岩矿石标本的混乱,标本就成了废石一堆,损失很大。博物馆藏品保护。有些珍贵的标本往往容易风化、潮解,容易破碎、变形,这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

3.4 地质公园博物馆旅游人数和资金问题

  博物馆建成后可能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现有博物馆2 200余座,每年大概举办8000多个展览,接待量1.6亿人次,如果除去境外游客和大批有组织的中小学生,中国成年人每年迈进博物馆的不会超过8 000万人次,平均算下来,每个博物馆每天接待不到100人。还要提出的是,地质公园博物馆还处在发展阶段,并不是游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所以在接待的规模和人数上都还远远不足

  作为国家级或者世界级的地质公园博物馆,在经费比较紧的情况下,资金的欠缺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资金匮乏又是地质公园面临的主要问题。博物馆由于资金的欠缺,无法进行正常的展台布置, 很多地质遗迹根本就没有与游客见面的机会

  目前的解决办法是政府投资,从国家的矿产资源费提取一部分维持其正常运转。但是国家给的钱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全部需要,这就需要积极搞好科研开发,争取社会资金,以弥补事业费的不足。因此,各个地质公园做好积极筹建博物馆的同时,把一部分力量放在科技开发工作上是很明智的选

4展望篇

  目前,以人为本、绿色陈列,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逐渐受到博物馆界的重视。伴随着新的国家级和世界级地质公园博物馆的陆续建设与现代高科技手段,声、光、电以及虚拟数字技术在其陈列展示上的应用,博物馆的陈列艺术设计理念更趋于趣味性、科学性、互动性和参与性,更具有了现代感。与此同时,陈列展示中的电影,电视,模型,大型场景复原、幻影成像等技术手段在展厅中的运用,均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各自在展厅中的亮点。陈列形式的多样化,丰富了博物馆陈列语言的表达方式。观众的参与和互动,使寓教于乐付诸实际。地质公园博物馆成为旅游者认识地球科学和了解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现代社会已是信息化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使数字化信息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无疑给传统地质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数字地质博物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博物馆类型,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实体地质博物馆的标本、文字、场地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提供在互联网上高速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同时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等。它是建立在地质公园丰富的标本数据库基础之上,借助网络为媒介,向世人介绍地质遗迹模拟图像、展览标本、历史变迁,地质构造的等多方面内容,其目的在于用计算机技术,科学地管理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成为可能。

  数字地质博物馆是地质博物馆适应世界文化潮流,满足社会文化需要的最有效手段,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数字地质博物馆成为了地质博物馆在数字时代发展的新阶段,一个质的飞跃。于深闺中的地质博物馆能够在没有时空局限的网络世界中发挥其最大作用。它能弥补传统地质博物馆所不能表达的内容。有形与无形的结合,使地质博物馆科学普及功能达到最大。因此,地质博物馆的数字化,有着比其他数字博物馆更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称为现阶段建立地质遗迹博物馆的一个高层目标。

5结束语

  随着地质科技的发展我们相信,人们将越多的认识到地质公园在科研科考上的重要作用,同时地质公园的建立也是游人旅游的重要场所,一个设备完善设计合理的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建立势在必行,我们期望管理者,决策者能够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它的博物馆建设当中,更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支持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建设工作,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国家在地质公园的建设上将取得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