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出版物

试论矿山公园的环境教育价值

发布时间:2007-10-22 阅读次数:

谢 欣 王连勇
中国重庆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公园实验室400715

摘要:我国已经在全球率先建立了系统的矿山公园体系,这不但可以保护重要的矿业遗迹,而且还可以成为环境教育的重要素材。本文在介绍国内矿山公园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矿山公园与环境教育的相关关系,找到了实现其环境教育价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矿山公园,环境教育,科学普及

1 

  人类对于矿产资源的利用可以追溯到石器时期,对矿物的开采则一直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而自上个世纪以来,资源问题开始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并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越来越多的矿山和矿井因为资源枯竭而废弃,越来越多的矿业城市因为资源枯竭而衰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因为资源枯竭而彰显。可以说,传统矿业开采遗留的废弃矿井等矿业遗迹就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

  为了这类矿业遗迹的可持续利用,出现了一类新兴的景区类型——矿山公园,作为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陈世华等,2005),它的建设不仅可供游人参观游憩,为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提供重要场所,而且还充分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外,矿业所带来的人为的环境变迁作为反面教材又具有重要的环境教育意义。

2 矿山公园与环境教育

2.1 矿业遗迹与矿山公园

  矿山公园是指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的特定的空间地域(王永生,2005)。矿业遗迹主要是指矿产地质遗迹和矿业生产过程中探、采、选、冶、加工等活动的遗迹、遗址和史迹(国土资发,2004)。它是文化与自然,人文与历史的有机结合,也是矿山公园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2.2 环境教育的内涵

  1977年10月,在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由UNESCO组织召开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政府间会议,会议通过了第比利斯宣言(Tbilisi Declaration)。并提出环境教育应该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其目的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和当地的环境实现,它涉及普通的和专业的、校内的和校外的所有形式的教育过程。而通过环境教育,要“促进全世界所有的人意识并且关注环境及其问题,并促使他们个人或群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预防新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并推动和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

2.3 矿山公园与环境教育的关系

  建立矿山公园,不但能改善矿区和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和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就业机会(王同文等,2006),关键是还可以推动科学普及,实现环境教育。

  可以说矿山公园与环境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矿山公园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素材和实现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因为矿山公园的矿业遗迹是千百年来人类自身发展,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杰作,同时,这种采矿造成的负面的环境变迁也伴随了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阶段。如果把矿业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引发的地质灾害遗迹等展示给游客,这必是环境教育最好的反面教材。

  另一方面,环境教育是矿山公园的核心功能,并有助于矿山遗迹及其周边的生态恢复。通过展示矿业遗迹,使游客在休闲之余能真正认识到矿产资源的价值,认识到人类对环境带来的破坏,认识到人类的贪婪和对大自然无尽地攫取,树立危机感并产生自发保护矿业遗迹的意识。同时,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旅游,吸引到各个层次的旅游者,这对矿山公园的建设和价值的体现意义重大。

3 国内矿山公园的建设现状

3.1 国内矿山公园的建设历程

  作为一种新型的景区类型,矿山公园的建设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埋下了伏笔。早在1987年7月,原地质矿产部发布了《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规定(试行)的通知》(地发[1987]311号),其中的第六条的第四项提出了地质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包括具有特殊研究价值,成矿规律的矿区和古矿坑、古冶炼遗址等,这是国内第一次以部门法规的形式提出了保护包括矿产遗迹在内的地质遗迹。

  1999年2月国土资源部颁布了《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6号),提出要加强矿山开采中的土地复垦工作以及引导和鼓励矿业企业的矿山环境防治和保护。

  2004年11月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56 号),通知给矿山公园及矿业遗迹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具体的申报,规划,管理和建设提出了详细的解释,正式拉开了我国国家矿山公园申报和建设的序幕。

  2005年6月,在福建寿山召开了国家矿山公园初审会。同年的8月,申报的第一批共28家国家矿山公园均获得批准。

  2006年1月,国土资源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4]5号),要求评审通过的北京黄松峪等28个国家矿山公园按已颁布的国家矿山公园有关标准,在两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并对建设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

3.2 国内矿山公园的建设概况

  在28个国家矿山公园当中,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呈现出3个特点,即东西部分布不均、沿海内地分布不均及省际分布不均。其中黑龙江,河北和广东的国家矿山公园的数量是最多的,各有3座,采煤大省山西仅有1座矿山公园,而诸如云南,新疆等资源大省竟没有矿山公园,可见各个省市对矿山公园建设响应的积极性是不一的。

  如果按照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大类进行划分,属于前者这一类型的矿山公园共有9座,而后者则有19座。其中煤矿类的矿山公园的数量最多,共有8座,这与我国采煤大国的地位是完全吻合的。矿山公园具体的建设类型详见下表。

4 矿山公园实现环境教育的途径

4.1 矿山公园实现环境教育的原则与内容

4.1.1 原则

  要实现矿山公园的环境教育价值,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是要科学规划。公园的规划应当是以体现地质环境教育价值和当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除了规划一批展示性的观光景点以外,还要突出矿业造成的环境破坏的遗迹以及所带来的地质灾害遗址的建设,以强化其反面教育功能。

  其次是要合理开发。在矿山公园的旅游开发过程中,不能采取无选择性的掠夺性开发,应该选择观赏性高,环境教育价值高,效益性高和参与性高的矿业遗迹予以适度开发。如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海州露天矿,破产闭坑后,形成了一个长近4km、宽2km,垂直深度320m,负海拔175m,是世界第一大人工矿坑,中国大陆最低点,作为近代煤炭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对到此参观的游客具有非同一般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对原生态环境造成的这种破坏,无疑也给他们带来了反思。此外,还要重视安全设施的建设,做好游客安全管理。

  再次就是要加强宣传。矿山公园作为两年前才建设起来的新兴的旅游景区类型,缺乏公众的认知度,所以除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加强所属地矿山公园和矿业遗迹的宣传以外,公园或遗迹本身也要通过诸如广告媒体宣传,会议宣传等扩大自身在周边及其省内甚至是国内的影响,让更多的人知道国家矿山公园,知道这些矿业遗迹的价值。毕竟,吸引不到游客,环境教育又从何谈起?

  最后就是要充实内涵。即是说矿山公园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和悠久的矿业文化和当地特有的人文景观结合,才能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因为矿业遗迹是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价值;自然遗迹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侯万荣,2005)。此外,合理建设景区解说系统,如解说牌,导游词和博物馆等,它是矿山公园实现环境教育价值与游客之间交互的桥梁,必须予以重视。

4.1.2 内容

  不论是大到在景点的构建上,还是小到一块解说牌的设计,矿山公园的环境教育都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矿山公园的建立以及矿业遗迹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矿山遗迹确立的基本条件、基本类型、主要保护对象、开展保护的方法与措施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相关的矿产资源及矿业遗迹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国外主要矿业遗迹或矿山公园的基本情况。
  ·国内各国家矿山公园的概况、价值、作用、环境特征以及人文历史背景。
  ·具体公园内主要的矿产品种及相关地质遗迹知识的认识与了解。
  ·园区内或周边地区矿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史上的著名矿业灾难及其遗迹。
  ·未来发展的预测。

4.2 环境教育的实现途径

4.2.1 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上销售,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各种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和,也是旅游者通过花费一定的货币、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一次旅游经历(赵西萍,1998)。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景区类型,要突出矿山公园的环境教育价值,就必须要打造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因此,在产品的设计上,应当充实环境教育意义和历史文化内涵,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外,要大力开发提高层次的旅游产品。

  (1)科普旅游:科普旅游是通过对旅游地深层次开发,突出其科学文化内涵,以满足人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提高自然科学知识普及的生态旅游精品项目(竺国强,1999)。那么,如何开展科普旅游,以实现矿山公园的环境教育价值呢?一方面在产品的设计上,要注意方式方法。环境教育的目标要求包括知识、技能和参与行动,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方炎明等,2004)。事实上,传统的科普教育采取的是聆听讲解和观摩演示的被动式方式,公众常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开展矿山公园的科普旅游,就应当让旅游者个人选择感兴趣的知识点,自己动手通过实践,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就要考虑到公众的实际参与,开发参与性强的项目。比如在矿井遗址上,让人们通过坑道体验采矿工人的勤劳与艰辛;在冶炼遗址上,让人们体验甚至参与整个矿物的生产过程;在矿业博物馆里,让人们可以在矿石的海洋里,感受人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宣传上面,要把矿山公园作为科普基地和“第二课堂”,在展示其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吸引青少年,让他们在旅游中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并还要带动家长也参与进来,让公众都认识到矿山公园的环境教育价值所在。比如:山西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就是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2)修学旅游:修学旅游是以一个专题为目标,或考察某地风俗文化,或了解一门学科,或学习一门语言,或参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的一种旅游行为(马艳蓉,2005)。所以,开展矿山公园的修学旅游,就要以普及矿业知识,树立环保意识为主题。在设计上面,应该不同于那些空间距离远、旅游花费高、所需时间长的修学旅游,而是要考虑矿山公园的资源特点,其辐射范围,目标市场等,设计出集科学普及性,环境教育性和娱乐探秘性为一体的,空间距离与所需时间短,旅游花费少的矿山修学旅游。此外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以负责宣传、外联及协调,加强与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合作,选拔一批地质专业或矿产专业的教师或大学生作为专业讲解员和陪同,定期举办诸如暑期夏令营之类的修学旅游活动。

  (3)教育培训: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使其成为地质或矿产专业以及环境教育培训的活教材。一方面,从专业的角度,主要的矿产地一般都拥有具有重要地质价值的地质剖面或地层遗迹以及对研究地质变迁有重要价值的矿床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地质或矿产专业高校学生的野外实习基地,成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户外考察基地。比如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就成为中国地质大学现场教学园,中科院院士金振民教授就曾带领中国地质大学师生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进行《构造地质学》现场教学及课程课间实习。另一方面,矿山公园也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的环境与专业培训。因为教师,特别是地理教师,除要有日常教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须具备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如缺乏这样的学术背景或训练,则很难将相关的科学环境知识传达给学生。

4.2.2 解说系统

  解说系统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吴必虎,2001)。而对于矿山公园而言,独特的资源特点及其科普性和专业性,使其解说系统独具特色。

  由此可见,环境教育功能是矿山公园解说系统的核心功能,那么如何通过解说系统体现矿山公园的环境教育价值呢?

  (1)解说内容:各个地质遗迹和矿业遗迹的教育目的明确,通过解说系统的帮助与引导,让游客了解矿山公园的价值,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游客的不同需要。一方面,对于那些休闲游憩为主的游客或是学生,解说内容一定要丰富、准确、精练和生动,而且专业性不能过强。

  另一方面,针对那些有一定专业背景的游客,解说内容又不能太肤浅,又必须要有深度。所以,考虑到这个矛盾,矿山公园在设计解说内容的时候,应当普及性和专业性结合,设计出满足不同游客的解说内容和表现方式。比如在某些景点,甚至可以设计两套不同深度的解说内容,设置两套大小相同,内容各异的解说牌,让游客各取所需。

  (2)解说媒介:在矿山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的媒介上面,一是要尽量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充分利用计算机模拟显示技术,让人很直观地看到各个事物科学的发生过程。比如用动画制作方式模拟采矿的过程、矿石形成的过程、地层的变化等,这都是非常有趣的,而且会是吸引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好方法。

  二要加强矿山公园博物馆的建设。作为解说系统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博物馆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工具,矿山公园的博物馆应当大量采用声光电、多媒体、仿生、虚拟现实等技术,通过成矿的实景模拟,采矿的操作实验,标本的显微观察等,让游客亲眼目睹,亲手参与,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得到知识的熏陶。

4.2.3 其他途径

  加强参与。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吸纳当地居民参与。矿山人长期生活在矿山环境,熟悉当地情况,对矿山有浓郁的乡情。要善于当地居民在这方面的智力优势,经过简单培训,他们就可能成为出色的地方导游或现场解说员(王连勇,2005)。二是志愿者的参与。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大学生或是矿产地质学者)能更好的理解矿产遗迹的价值,具有更好的保护意识和理解能力,可以说他们是最好的导游,矿山公园的环境教育会因他们而增色。

  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公园可以聘请拥有深厚专业知识的著名专家教授在园内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比如矿业讲坛等等,或是策划和争取一些相关的学术会议,比如每年的旅游地学年会。这不仅可以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而且还通过宣传,提高了公园的知名度。

5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枯竭、水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面对这个挑战,如何“亮剑”?而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环境教育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通过环境教育树立人们的环保意识,约束人们的行为业已成为保护环境的最有效措施。矿业遗迹见证了矿业发展的历史,也揭示了人类对地球母亲无休止的索取,成为了环境教育的活教材,建立矿山公园保护这些宝贵的矿业遗迹,对于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树立资源环境的危机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矿山公园只有一个批次28个,其建设才刚刚起步,许多省市自治区还没有积极响应,其建设的幅度,广度也还有待提高。所以各级政府应对矿山公园的建设大力支持,早日为实现其环境教育价值添砖加瓦。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公园实验室王爱萍和李婉珠的大力支持,在此表以衷心的感谢。

参 考 文 献
[1] 陈世华,田大佑.黄石市矿山公园建设初探.资源环境与工程,2005(8),252~255
[2] 方炎明,王亚玲,吴林根.大学环境教育.概念、内涵及合法性,江苏高教,2004(3),97~99
[3] 国土资源部.关于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56号:9
[4] 侯万荣.略论矿业遗迹的开发和矿山公园的建设.资源产业经济,2005(10),37~38
[5] 马艳蓉,黄凌.立足宁夏教育资源.开发宁夏修学旅游,宁夏大学学报,2005(4),94~96
[6] 王连勇.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理论思考.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十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会年会交流文集,北京;2005,22
[7] 王同文,刘志刚,苏顺余.甘肃省白银市国家矿山公园建设与经济转型.资源与产业,2006(10),12~14
[8] 王永生.对矿山公园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国土资源,2005(2),21
[9]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2001,443~445
[10] 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1~36
[11] 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12] 竺国强.倡导科学旅游,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99,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