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出版物

建立中国的国家海滨公园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07-10-23 阅读次数:

刘洪滨*1常玉琴2
1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266003;2 山东海洋经济研究中心青岛266071

摘要:国家海滨公园作为海洋保护区的一类,以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海洋景观保护为主,兼顾海滨休憩娱乐的发展模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成为沿海各国海洋保护区建设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文章综述了国家海滨公园定义、发展简史、世界各地国家海滨公园的发展模式;阐述了建设中国的国家海滨公园的意义,认为建设中国的国家海滨公园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国家、海洋保护区、海滨公园

  随着各国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念得到普及,成为沿海各国关注的焦点。1992年,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第四界世界国家公园大会提出了《加拉加斯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建立沿海和海上保护区的计划,把海洋环境的保护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 国家公园发展简史

  十九世纪,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大批的土地和自然资源被用于工业发展,自然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1832年,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rge Catlin)鉴于美国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对于美丽的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的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无限制猎杀,提出了“通过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一个宏大的公园——国家公园内,使人类和动物在一个美丽的、自然清新的环境中和谐共处”的观点,对美国国家公园的建立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依靠政策,采取措施保护和管理自然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接受。

  1872年,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并公布了《黄石公园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国家公园用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公众游憩休闲的目的。随后的50年内,国家公园的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的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园,到二十世纪末,世界上已建成国家公园2000多个,总面积达到近400万平方公里。

  随着各种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建立,公园的管理矛盾日见突出,保护与利用的冲突时有发生,特别是公园内旅游热的兴起导致的管理体制矛盾激化。如美国,各种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归属不同的机构和部门管理,相互间利益冲突、协调管理难度加大,对国家公园的管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为了加强对国家公园的管理,美国于1916年成立了国家公园服务局,负责国家公园的资源保护和游憩娱乐开发活动,标志着国家公园的管理步入了正轨。

  国家海滨公园是国家公园的类型之一,但其出现的时间较晚。直到1937年,美国才在东海岸设立了第一个以保护原始海岸景观的国家海滨公园——哈特拉岬国家海岸公园,用于保护原始的海岸风光和自然资源。此后,加拿大、英国等沿海国家也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国家海滨公园用于海岸带及海域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如英国的佩布鲁克(Pembrokeshire Coast)国家公园和斯诺顿(Snowdonia)国家公园;加拿大的布鲁斯半岛(Fathom Five)国家海洋公园和圣劳伦斯湾(Saguenay-St.Lawrence)国家海洋公园等。建立国家海滨公园,保护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提供大众公共娱乐和游憩场所,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达到资源代际共享是国家海滨公园建立的最终目的。

2 国家海滨公园定义

  根据1969年国际保护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IUCN)的定义:“一个国家公园,就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具有以下特点的区域

  (1)它有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通常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占据或开发的影响,这里的物种具有科学的、教育的或游憩的特定作用,或者存在高度美学价值的景观;

  (2)国家采取一定措施,在整个范围内阻止或禁止人类的占有及开发活动,切实尊重该区域的自然生态、地貌及具有美学价值的对象,以此证明国家公园的设立;

  (3)该区域的旅游观光活动必须以游憩、教育及文化陶冶为目的,并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

  1982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第三届国家公园世界大会发表的《巴厘宣言》指出:“通过建立国家公园,提供娱乐和旅游的场所,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许多人从原始地域和圣地汲取风景的、情感的和宗教的享受。通过保护这些地域,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建立一条重要的纽带,实现人类和自然的统一。”

  根据各种类型保护区的性质差异和管理目的不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世界各地种类繁多的保护区归纳为6大类,即:I、严格的自然保护区(Ia)和严格的荒野地保护区(Ib);II、国家公园;III、自然纪念地;IV、栖息地及物种管理区;V、陆地及海洋景观保护区;VI、资源管理保护区。

  从保护区的分类不难看到:不同的保护区类型有不同的管理目标,有的以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为主,如Ia/Ib/IV/VI类保护区;有的则结合公众游憩娱乐来进行保护,如II/III/V类保护区(见表1)。

  依据地理位置的差异,保护区可分为陆地保护区和海洋保护区,其中海洋保护区又包括多种不同的类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的名称。多数海洋保护区以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不适宜开展大规模的公众游憩娱乐活动;但也有部分海洋保护区在完善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的前提下,面向公众开展相当规模的游憩娱乐活动,这类海洋保护区构成国家海滨公园的主体,如美国的国家海岸公园,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国家海洋公园等(见表2)。

  归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概念和理念,国家海滨公园可定义为:具有一个或多个保持自然状态或适度开发的,有代表性的生态、文化及地质地貌景观价值的海岸带地理区域,具有科学研究、教育及游憩功能,是国家政府以保护为目的,避免人类过度开发活动影响而设立的,用于大众游憩娱乐的海洋保护区。国家海滨公园设立的主要目标在于保护特定海岸带或海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其自然及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把人类活动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以实现自然及文化历史遗产的代际共享。

  另外,从世界各地国家海滨公园的发展模式来看,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在一些人口众多,地理空间较为狭窄、沿海经济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如英国,其海岸带区域原始的,未经人类开发活动涉足的区域已不复存在,国家海滨公园的发展主要以恢复和保护已经开发的、未受到破坏或轻度破坏的自然景观或文化历史景观为主,如佩布鲁克(Pembrokeshire Coast)国家公园,除了少量的原始自然景观外,主要以保护完好的农牧业用地和少量城镇和工业用地组成。

  在一些人口密度较小的国家,如美国,其海岸带尚存在大量保存完好的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原始自然海岸,大量的原始沙坝、泻湖和湿地沼泽、沿海森林是美国国家海滨公园的主体,如鳕鱼岬(Cape code)国家海岸公园;也有以保护滨海山地及森林自然景观为主的国家公园,如阿卡迪亚(Acadia)国家公园等。

  在加拿大,国家海滨公园的设立主要考虑海域环境,即以保护独特的海域水生生态环境为主,如布鲁斯半岛(Fathom Five)国家海洋公园。

  尽管各国国家海滨公园的设立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公园的功能基本类似:

  (1)提供一种保护环境,以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及文化历史遗产,为子孙后代提供一个公平的享受人类自然及文化遗产的机会。

  (2)提供一个供国民游憩娱乐的场所。

  通过对海岸带特定区域具有科学和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国民提供一个回归自然,欣赏自然美景,陶冶情操的户外游憩场所,并同时增加地方居民收入,繁荣地方经济,进一步推动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

  (3)促进学术研究及国民环境教育

  由于国家海滨公园具有较多的未经人类开发活动改变或干扰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域及动植物生态资源,是研究不同生态系统和文化历史遗产的最佳研究对象,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国民教育价值。

3 国家海滨公园发展现状与展望

  国家海滨公园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差距较大。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西方沿海发达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对海洋保护的力度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其国家海滨公园的建设历史悠久,发展较为完善。美国现有以海岸带海洋生物典型栖息地和海岸景观保护为主的国家海岸公园10处,另外还有以海滨山地森林生态景观为主的海滨国家公园多处;英国除了一个以海岸带景观保护为主的海岸国家公园外,在另外的10个国家公园中,有5个为临海的国家公园;加拿大已设立的39处国家公园和国家公园保留地中,有十余个是临海的国家公园和保留地,其中有2个为国家海洋公园,还有2个正在筹建中;澳大利亚的近400个国家公园中,有数十个包含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内容的海滨国家公园,另外还有17个海洋公园,是世界上国家海滨公园最多的国家。

  1992年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举办的第四届国家公园世界大会提出了《加拉加斯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发起旨在建立沿海和海上保护区的计划,把海洋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各国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和海岸带开发的综合管理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十年来,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也相继建立了一大批国家海洋(海滨)公园,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海洋景观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推动了东南亚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如在现有的国家公园中(日本28个、印度尼西亚29个、马来西亚13个、韩国20个、印度66个、泰国75个),有相当数量属于临海的国家公园或专门的国家海洋公园,即国家海滨公园。

  可见,国家海滨公园作为一种协调保护和开发海岸带自然资源的理念,已得到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发展。

4 建设中国的国家海滨公园体系

  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国家公园体系,仅建立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主,其自然资源保护和科研教育功能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但提供公众娱乐的功能有限。

  中国的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晚,尽管中国早在1956年就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但大规模保护区建设起步于二十世纪80年代。随着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正式颁布实施,中国保护区建设开始步入正轨。特别是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各类保护区的建设进程。

  到2003年,中国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1757处,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3.9%,超过世界10%的平均水平。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处,另建立国家森林公园439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批准了151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初步形成类型多样、功能较全的国家保护区体系。

  近20年来,中国在陆地保护区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海洋保护区建设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中国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三大气候带,多样化的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具有独特海洋景观和生态结构的、多种有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环境价值。随着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中国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开始起步。从1980年在辽宁蛇岛建立第一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起,到2002年全国已建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1处,地方海洋自然保护区50处,另有13个临海的或以海洋景观为主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1995年颁布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规范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由于沿海各地发展经济的压力,海洋保护区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到目前为止,已建立的21处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只有约1万平方公里,加上地方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也只有23800多平方公里,不足海洋国土面积的1%,远不能满足中国万里海疆生态系统保护的需要;另外沿海的13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以旅游开发为主,尚不能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保护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为主,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保护特有的海洋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公众娱乐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沿海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尚未得到有效保护。如何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来发展当地的公众游憩活动,推动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是国家海滨公园的最终目标,也是国家海滨公园发展有别于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基本点。

  我国尽管尚未建立国家公园,但其理念已逐渐被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接受,林业部曾专门组团到欧美等国家考察国家海滨发展,并率先开展了“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国土资源部也借鉴国家公园的模式,建立了“国家地质公园”体系。

  近年我国沿海一些地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温州设立了“国家海滨湿地公园”;福建漳浦设立了保护海滨和海岛地质地貌景观的“国家地质公园”。由此可见,作为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家海滨公园建设势在必行。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以保护为目的,不提倡旅游发展,包括生态旅游。而国家公园在不影响自然保护的前提下,允许开展适度的生态观光、旅游渡假。有鉴如此,我国应当在不同纬度地区,选择适当地点,建立一批国家海滨公园。这些海滨公园既可新开辟,也可从国家和地方自然保护区中筛选。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经过专题研究、专家论证可以改为国家海滨公园。这样也与国际在名称、内容实质上更接轨。

4.1建立国家海滨公园优点:

  (1)便于国际合作、交流。国家海滨公园的建立,要依据国际通行的标准,这样就自然与国际接了轨,便于开展多层面交流。

  (2)有利于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使国家公园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给人们提供一个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亲近自然的去处。

  (3)提供一个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国家公园为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学习、实践提供了良好自然环境,是天然实验室,是重要海洋、生物、地理、地质及其他学科的科学普及基地。对提高全民族整体科学素质有重要意义。

  (4)是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岸、海岛、海洋在历史上是古战场,是抵御外来侵略者的堡垒,具有强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我们应很好地利用这块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2 建立国家海滨公园应注意事项:

  (1)统筹安排,优先发展。

  随着海岸带和海洋的迅速开发,海洋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治理的压力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地区,包括各类海洋保护区,进行研究、评估,而后择优提出名单,上报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立国家海滨公园。

  (2)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国家海滨公园的建立管理是依据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做好国家海滨公园的总体规划十分重要,要组织以相应学科为主,多学科专家队伍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用以指导国家海滨公园的建设、发展、管理。

  同时,国家海滨公园的管理也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采取以专家为主的管理模式,以便实施国家海滨公园科学、高效的管理。

  (3)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适度发展旅游业。

  国家海滨公园的宗旨是以自然保护为主,同时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下,允许适度发展旅游,但不等于像旅游区一样,强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超负荷甚至是破坏性开发。这方面教训、实例很多,我们要吸取教训,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家公园,特别是国家海滨公园的建立在我国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海洋工作者和全体民众关注。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正确、科学领导下,健康地发展,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王维正主编. 国家公园.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刘洪滨. 美国的国家公园. 环境与发展,1995, 10(1)
[3] 刘洪滨. 英国国家海滨公园. 海洋开发与管理,1990, 7(3)。
[4] 刘洪滨. 英国的国家公园. 泰山研究论丛(4),青岛: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5] 刘洪滨. 的自然保护,环境发展.1995,10(3)P43~49
[6] 刘洪滨, 刘康. 国家海滨公园的发展及中国对策,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3, 第5期
[7] 刘洪滨等主编. 山东滨海旅游及旅游业,海洋出版社出版, 2004
[8] Eagles, P.J., S. F. McCool. Tourism in National Parks and Protected Area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AB International, Wallingford, UK, 2002
[9] IUCN. Guidelines for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Categories. IUCN and WCMC, Gland, 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 UK, 1994
[10] Kelleher, G., C. Bleakley, and S. Wells, A Global Representative System of Marine Protected Areas. VOL 1~4.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 1995
[11] Kelleher, G. 1999. Guidelines for Marine Protected Areas. IUCN, Gland, 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 UK.
[12] NPS, 2002. National Park Service Statistical Abstract. National Park Service, Public Use Statistics Office.
[13] Phillips, Adrian.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IUCN Category V Protected Areas: Protected Landscapes/Seascapes. IUCN, Gland, 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 UK, 2002
[14] Stynes, D. J. and Y. Y. Sun. Economic Impacts of National Park Visitor Spending on Gateway Communities Systemwide Estimates for 2001. NPS , 2003

*作者简介:刘洪滨,中国海洋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经济、自然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