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出版物

旅游资源(产品)的欣赏与评价

发布时间:2007-11-15 阅读次数:

朱远峰 刘国珍
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 青岛266071

摘要:基于层次分析的思想,从旅游景观资源或产品的固有特性和审视者的感知神经出发按资源或产品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感知冲击力建立了3大类型20个(含10个欣赏)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在给出数学表达式或具体计算公式的同时,赋予了有关的参数值,并按简单、快捷的时代要求,设计了旅游景观资源或产品价值评价卡。有助于旅游者在满足旅游需求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和增长或丰富科学知识。为有关专家研究建立更科学的旅游景观资源或产品定量评价方法,补充完善了部分具体指标。

关键词:景观资源 旅游产品 评价卡 欣赏 指标体系

  新“七大奇迹”的评选结果已经出炉,我国的万里长城位居榜首。但有联合国的有关组织或官员对此海选的方法表示质疑。 “和氏璧”的故事,我国是妇孺皆知。旅游景观资源或旅游产品的欣赏和价值评价,的确犹如鉴宝,每一个人都可给出自己的答案;但其真实的价值还是需要众多行家共同评估而确定。虽然每个旅游者对所观赏的景观资源或旅游产品都能给出自己的评价结果,但从哪些方面进行欣赏、如何进行欣赏和评价,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换句话说,建立完备的欣赏、评价指标体系和简单、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于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十分必要。

1 评价体系与方法现状

  关于旅游景观资源评价的方法与体系的研究和文章很多。从规划的目的出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2-2003)标准,是开展评价工作的基础。要求评价者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三个方面对景区旅游资源予以评价。人们通常采用的方法则有定性和定量评价两类。定性评价的方法除有体验性评价、形象评估法外,一般常应用卢云亭教授1995年提出的“三三六”评价法,即历史文化、艺术欣赏、科学考察三大价值、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景物地域组合、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六大开发条件。定量评价有技术性的单因子评价和综合性的评价。综合性的定量评价主要有特尔菲法、要素评估法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aty T.L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AHP方法是—种有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对人的主观感觉进行客观的描述,把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基本的步骤是:建立两两相互比较的判断矩阵;求出矩阵的特征向量(即权重);再求出最大特征值;进行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停止计算;若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则返回,调整判断矩阵,直至通过检验为止。

  层次分析法80年代介绍至我国后在各个学科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旅游学者由楚义芳、保继刚将之首先应用于旅游资源的评价领域。后得到其他学者推广。

2 欣赏与评价指标体系

  对旅游(资源)产品的欣赏和评价,是旅游者或评价者对欣赏和评价对象所具有信息的感知、挖掘和识别的能力的体现,也是所获取的信息对欣赏者或评价者自身的冲击和激励作用的反映,因此,对旅游(资源)产品的欣赏和评价应从资源或产品本身固有特征的价值和评价者自身的感知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换句话说,旅游(资源)产品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资源或产品的价值和评价者的感知。大众公认旅游(资源)产品的价值则包含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用数学语言可描述为如下:

  

2.1 美学欣赏指标

  从美学欣赏角度来审视和评价所观察的对象,常常与观察者所处的环境有关。由于旅游者和评价者常常置身于现场,因此主要依据旅游资源或产品外部表象的固有特征来进行观赏和评价。具体地说,旅游者和评价者应该从如下10个方面或指标来进行欣赏或评价。即

  为被评价对象的固有特性(inbeing)价值。

  它们分别是:色彩(x1)、形态(x2)、尺度(x3)、构造(x4)、奇异(x5)、稀有(x6)材质(x7)、环境(x)、文化内涵(x9)、地位(x10)。它们的内涵如下:

  色彩(x1):主要考虑颜色的组合、主色彩(色调)、色彩的均衡以及明度、纯度、对比度、距离度和色彩的意象等。

  形态(x2):外观造型的优美、艺术感染力的强弱、象形产品(资源)的形似或神似程度等。

  尺度(x3):空间尺度—规模的大小、层次,粗旷者谓大而宏伟,精巧者谓小而袖珍;时间尺度—资源或产品的渊源、历史的悠久,尤以人文景观资源或产品需要考究或审视。

  构造(x4):指资源或产品的组构特征

  奇异(x5):成因、形态等特殊或奇特性,与众不同而显现出来的匪夷所思的小概率的景观资源或产品;

  稀有(x6):不同地域范围中的各案或特例,或许是唯一性,天下奇观;

  材质(x7):构成资源或产品的材料以及它们质地的差别、优劣。同一形态的资源或产品发育在不同性质的物质中或使用不同的材料,其品质和地位有时可谓有天壤之别。

  环境(x8):所欣赏或评价资源、产品与大的背景、周围环境中的布局、协调、和谐等。

  文化内涵(x9):资源或产品本身承载的文化内容的丰富与贫乏,或所具有的科普教育意义。

  地位(x10):在不同地域范围、专业领域中的排序。

  如果旅客或评价者能从以上10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和审视你所面对的资源或产品,那么你要欣赏到的内容将更生动、丰富和立体。如果你能将10个指标进一步细化分级赋值,那么你可应用定量评价的方法说明所评估的资源或产品的优良程度。

2.2科学意义的厘定

  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所评价资源或产品的科学价值如下式:

  

  被评价对象的科技价值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value)取填补空白(y1)、揭示规律(y2)、成因解释(y3)、技术工艺(y4)、史学贡献(y5)5个指标的最大值。由于上述5个指标一般地说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且是不太相容的,因此,在其科学价值和意义上,突出主要的贡献。5个指标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填补空白(y1):自然现象、生物种属等的新发现;重要领域中的新发明。

  揭示规律(y2):被评价的旅游资源(产品)实体对解释某种规律所作贡献之大小

  成因解释(y3):被评价的旅游资源(产品)实体对解释某种自然现象的形成或历史事件的真实所起的作用大小。

  技术工艺(y4):主要指人文景观资源(产品)在工艺制造、技术创新方面的价值或贡献。

  史学贡献(y5):对自然史、科学史、社会历史等研究的价值大小。

2.3评价者的感知指标

  为评价者的感知(feeling)程度。它应该包括:身体感知—舒适度(z1)、大脑感知--刺激度(z2)、视觉感知—美感度(z3)、听觉感知---震撼度(z4)、心理感知—意象度(z5)。它们的具体内涵为:

  身体感知(z1):游客或评价者置身于被欣赏和审视旅游景观或产品环境中的全身反映。环境宜人,身体舒展、精神舒畅,还是给人的第一条件反射是此处可转身就走不宜久留。

  大脑感知(z2):被评价景观资源或产品给人的刺激或冲击力度。是惊奇赞叹不已,镌刻在你的脑海里可给你留下永久的记忆,还是似过江鲫鱼瞬间即逝。

  视觉感知(z3):景观或产品是形象美、色彩美可随影入画,还是杂乱无章、色彩灰暗,毫无吸引力。

  听觉感知(z4):如海涛、松涛、浪击声,深山古刹的钟声或人为的背景音乐给人的震撼;也可万物宁静入神,此处无声胜有声。嘈杂、不和谐的听觉压力也可使人心烦意乱,游趣索然。

  心理感知(z5):自然景观的妙合天成、生动韵味和诗情画意,或人文景观的巧夺天工、恢弘雄伟、美轮美奂或精致玲珑、细小入微,激发雅兴和好奇,使人产生联想、意象。凝神如仙,飘然而至。

  综上所述,10个方面的欣赏指标反映了景观固有的特征,根据特征的差异评估则可确定其美学价值的大小。对于广大普通游客而言,评价旅游景观资源或产品的难度主要在于其科学价值的确定。从事不同工作所属的专业领域的差别和相同领域自身专业水平的差异常常影响其判断的准确性。个人感知则和自身的心身状态、对外界的条件反射能力和自己的文化素养,特别是与游玩欣赏或审视时的心境有极大的关系。春寒细雨江南行,可能会因心绪不佳而烦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也可因兴致高涨而抒情――烟雨下江南“山色空蒙雨亦奇”。因此,要客观地评价一个旅游景观资源或产品,既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较广、较高的知识与专业水平,还要有一颗平和的心。

3 简易评价方法

  旅游景观资源(产品)欣赏或评价者的素质(旅游欣赏能力、知识渊博程度),决定评价结果的价值。随着评价者旅游评价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增长,评价结果的含金量和评价体系的空间会逐渐增加和膨胀。而真实的旅游资源(产品)价值,还需要依靠有关方面或专业领域的专家来综合鉴定和评估。按照层次分析方法的思想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采用评分求和的途径进行评价,仍不失为一种简易方便,人人可应用并可促进广大游客提高旅游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好方法。其评价内容和流程见表1为旅游景观资源或产品价值评价卡。

  评价计算公式与参数值如下:

  

  其中: 为权,I为美学价值,S为科学价值,F为人的感知。

  

  只要拥有评价卡,既方便你对所观察的旅游景观资源或产品作全面的审视和欣赏,又可利用它来对其价值进行较客观地评价。专家们则可利用这一较完整的指标体系,严格按照层次分析的要求建立判别矩阵进行更科学的计算来评价旅游景观资源或产品的价值。

  专家对旅游景观资源或产品进行评价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开发规划景观资源、或有效经营旅游产品、或开展科学研究。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说,欣赏和评价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旅游需求。或观赏景观,获取美感;或猎奇、探幽、探险,满足好奇心和寻求刺激;或轻松休闲,释放工作、学习、生活、或身体压力;或实地考察或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受载而增长知识。因此,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欣赏和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简易、快速的评价卡,促进公众欣赏能力的提高和旅游知识的增长有百利而无一弊。

参 考 文 献
[1] 陈安泽, 卢云亭等. 旅游地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 梁明珠.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与体系, http://202.116.0.244/sjyc. 中国世界遗产专题学习班网站, 1991
[3] 胡蒙育, 俞锦标, 章海生. 洞穴旅游资源评估 喀斯特景观与洞穴旅游[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p15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