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黄山,遗产保护的骄傲

来源:http://www.globalgeopark.org 作者: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07-9-24 阅读次数:

 

  有人说,世界遗产犹如一个个碎片,通过这些碎片,人类就在此找到了自己的历史,人类也再次认识了自己。没有了这些碎片,人类犹如无根之树,无源之水。

  作为人类共同的财产,世界遗产凝聚了太多的人类智慧。将这些遗产的典型性、原真性完整保留并让人类世世代代地享用它,见证人类自身的美丽与失误可以说是世界遗产地政府永恒的责任。保护遗产是人类的历史责任,保护遗产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这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面前,黄山遗产的保护被世人公认。

  黄山的遗产保护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在这里,我们的资本就是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黄山高瞻远瞩的指示,不仅是对黄山的巨大关爱,也是对中国遗产地保护的指示,是对世界遗产地、对人类文明的共同呵护。

   “黄山是祖国大好河山中的瑰宝,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要切实保护好,同时要开发利用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新世纪之初的黄山之行,再一次给予黄山保护以深情。

  国家主席胡锦涛给2004年6月28日在苏州召开的中国首次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最高级别的国际会议——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专门发来贺信,承诺了中国政府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视,将遗产保护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了对遗产保护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黄山市委市政府正是从这一高度认识对于黄山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从战略上做出了建设现代经济强市和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的决策,让全市上下认识到保护好大自然的馈赠,保护好祖先的遗存,使之既发挥作为人类共同财富的职能,又能够世代相传,传承文明,是历史赋予黄山人的重托。认识到黄山不仅属于中国,黄山也是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黄山不仅属于当代,黄山更属于子孙后代。于是从制订规划出发,黄山市先后制定了关于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等的建设规划,制定了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操作性的章程。从严格管理出发,落实规划对于遗产的保护,使对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成为实现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厚实的基础。从实际工作出发,创造性地探索了对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方法,使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人心,遗产保护工作成为新的风景,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形成一幅新的和谐画面。

   2000年12月26日,黄山市体育馆。中国20多个世界遗产地代表推选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正式向世界宣读《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跨世纪联合宣言》。这是自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世界遗产地的首次宣言,是跨世纪中国向全人类的郑重承诺,我们保护世界遗产,不遗余力,万众一心。

  这是中国对世界承诺的保护世界遗产的第一个联合宣言,这是黄山人的骄傲。正因为我们拥有黄山这样的杰作,正是因为黄山的遗产保护工作同样的让人骄傲,所以这份宣言标志性地诞生在了黄山,又被称为《黄山宣言》。

  黄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说,“黄山,是最特别的世界遗产。”作为目前中国唯一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桂冠的风景名胜区,“保护第一”是每一位黄山人心中的信念。于是有了黄山人燃料结构的改变,有了预防松材线虫病的实践,有了山上山下联合机制的建立;于是有了分区保护的构想,分级保护的行动,有了景区的扩容;于是有了黄山美容师的辛勤,有了一代接一代对黄山保护接力的传承,有了变游客对黄山的相对污染为对黄山的美容使者的成功;于是有了宏观上的《黄山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条例》和《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的大处着眼,也有了细微处的感情与心血,甚至对于黄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申报书,一位联合国专家曾评价说,“黄山申报书,是中国申报遗产的范本。”安徽省建设厅副厅长陈素伟说,黄山的申报书被作为范本在全国推广,风景区申报书都以黄山申报书为模本。这本申报书还获得国家科委颁布的科技成果奖……

  规划成为链接保护与发展的节点,“严格保护,科学开发,依法治山,加强管理”成功实现了黄山世界遗产保护的根本性转变,从视觉景观方面的保护转向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保护;由点的保护向网络性的保护转换;由景区的重点保护向整个区域性的、大范围的保护转变;由单独的保护向综合性的、多学科的方向转变。由此黄山成为亚洲唯一获得梅利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荣誉奖的景区。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的冯--德洛斯特先生这样评价黄山,“黄山有许多做法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创举,应推广到全世界其他遗产地学习和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巴达兰先生风趣地说,他要在黄山作画,把黄山画下来,让他的朋友和他一起分享黄山的美与成功的保护。

   2004年6月27日,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黄山作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代表出席了大会并作典型发言,祁门牯牛降作为国家地质公园的代表也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这标志着黄山的遗产保护拓展到了地质公园保护。这也标志着对于保护自然、历史遗产从生物学上概念到地质学上概念的升华,将对遗产的保护由三维的保护变成包含时间在内的四维的保护。地质遗迹可以延续到36亿---37亿年前,地质公园的保护让人们认识到城市的突飞猛进可以短时间内办得到,但是如同黄山、齐云山、牯牛降这样的自然的杰作、历史的杰作是人类无法雕塑的,是无法用人力办得到的,从而更加珍惜这片热土上的一树一草、一土一石。从理解花岗岩锻造的过程、理解钟乳石形成之来之不易开始,上升到不会去破坏它,而是会让它长留于此让后人享受;从而更庆幸为人类、为后代留下了一片净土、净水;更加珍爱我们不可再生的环境。

  遗产的有效保护为黄山增添了特殊的魅力,成为黄山一道新的靓丽风景。
  
  2006年10月31日,金陵黟县宾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联谊会正式成立,黟县西递镇党委书记陶平代表80多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发出倡议,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人对历史文化的新的认识,对保护历史文化的新的承诺。这是中国的对于历史文化遗迹、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的第一个承诺,黟县倡议。

  这是对历史遗产保护的标志性事件,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们对历史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同样是黄山人的骄傲,骄傲于我们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骄傲于我们在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拥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骄傲于我们在保护历史遗迹保护乡村风貌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黄山市前身的徽州,被誉为文物之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存达4700余处,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处,徽剧、目连戏等6项工艺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发现的徽州文书多达50万件,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总量约2000余种的徽州谱牒,是徽州文化的另一大奇观……

  但是,如何保护这些人类的共同财产,既善吃祖宗饭,又不断子孙粮?

  抢救、整理、挖掘。从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开始,进行了设馆保护、异地保护的建设,进行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努力,进行了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探索,进行了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的开拓……

  然而,对于遗产的保护没有当地居民发自内心的参与将是一朵难以盛开的花朵。将对遗产的保护由外在的压力变成居民内心的自律,对游客的他律变成游客的遗产教育过程,是黄山对于遗产保护的积极探索。2002年6月18日,黟县西递村民郑重承诺,保护世界遗产,保护自己的家园。同时将村民的声音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将村民自发自律保护世界遗产的承诺告知全世界。2002年7月1日,黟县宏村党委政府在南湖边举行仪式,重温入党誓词,保护世界遗产。现在,这项活动每年7月1日都要举行,通过共产党员的示范带动,让每位宏村人都从南湖清澈见底的水中感受到人与环境和谐的意义。

  作为世界遗产地的各级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将保护与发展的二论悖反超越成为保护与发展相互驿动的魅力风景。

  也许是巧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推进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建设后的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宗旨是“地质遗迹与可持续发展”。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强调保护遗产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是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黄山都作为先进典型单位之一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一南一北,几乎同时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规格会议上都将对人类的共同关心指向在保护前提下的可持续发展。几乎同时,黄山被选择。

  选择黄山,正是因为黄山在超越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保护的前提下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人与自然统筹、经济与社会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国际国内统筹。在保护的前提下形成从被动保护到主动保护、他律保护到自律保护的氛围,形成科学的保护模式、发展模式,保护成为发展的基础,发展为保护带来支撑。

   从黄山宣言到黟县倡议,从世界遗产到地质公园,从物质遗产到非物质遗产,这显现着黄山市对遗产保护的认识提高的过程。从对象上说,这个过程表明黄山市注重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上升到对历史遗存的保护,对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名人故居等带有符号意义的建筑的保护上升为对见证事物、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从范围上说,这个过程见证了黄山市认识保护历史文化以及保护民风民俗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的过程,认识到不仅单体的建筑有着保护的价值,人们生活的周边环境、与人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城镇村落环境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方法上说,这个过程表明黄山市认识到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不仅仅是对于文物古迹的修复,而是一种综合性的保护,要将保护历史文化遗迹与发展紧密相连,与原居民利益紧密结合;要将对象的保护从三维保护上升到包含时间在内的四维保护;从机制上说,这个过程是黄山市注重政府单一的保护到全民参与的保护的过程,从单纯的技术行为变成了公众广泛参与的公众活动。从过程上说,是黄山人从城市居民提升遗产保护意识到城乡居民共同形成遗产意识的过程,是人们对于遗产保护由外在的压力变成内心的动力,由社会的他律变成自己的自律的过程。

  黄山,遗产保护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