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云台山:峡谷山水锻造出“河南骄傲”

来源:来源:河南省日报 发布时间:2008-11-14 阅读次数:


  南太行的一段峡谷山水,曾经连河南人也鲜有耳闻。1983年考察论证、1985年才正式开发的云台山,而今却成为享誉全国、闻名世界的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云台山,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先后荣获了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全国青年文明号、最具潜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等多项荣誉。

  2000年,云台山接待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仅为20万人次和400万元,2007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54万人次,收入达到2.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倍和50.5倍。

  这是被业内人士瞩目的“云台山速度”和“云台山效应”,也是被媒体称颂的“云台山传奇”。“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云台山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发扬光大,从峰林峡谷中创造出了中国的旅游奇迹,书写了“河南骄傲”。

  政府主导抓开发

   2008年11月4日,时隔不到3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再次到云台山调研,他把云台山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联系点,足见云台山在旅游界的地位。

  政府的主导与否,决定了旅游业的兴衰。近年来,修武县委、县政府强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先后组织了“千军万马战云台”、“青龙峡景区开发”、“森林公园开发”等多次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为云台山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改革景区管理体制上,修武大刀阔斧。2002年将原来分别隶属林业局、水利局、文化局和方庄镇管理的茱萸峰、子房湖、百家岩景点以及青龙峡景区全部纳入云台山,2006年峰林峡景区又纳入云台山景区统一管理,形成了强大的云台山“航空母舰”。如今云台山整合为拥有红石峡、泉瀑峡、潭瀑峡、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的大型科普生态旅游景区。

   旅游设施精品化

   云台山在开发中高起点、高标准,目标锁定在闯国际市场、树世界品牌。

   2001年以来,修武先后投资220万元,邀请国家旅游局、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部门和高校的60多位专家,对景区重新进行了定位,高起点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深度开发规划。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景区先后投入6亿多元进行了高标准的建设。目前,所有进出景区的道路全面硬化、绿化、美化,各个景点都形成了观光环线,景区的给排水工程、梯级水面工程档次高,贴近自然;景区内厕所按照“设计标准化、造型美观化、设施宾馆化、品位高雅化、管理长效化”的五化标准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各景点休息设施的外观、颜色、造型全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005年投资1亿多元,仅用3个多月时间建成了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集主体山门、售验票大厅、多功能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于一体,5000个车位的大型生态停车场,购置了150辆尾气排放达到欧Ⅲ标准的豪华观光巴士,建立了便捷高效的内部交通网络。

  数字化的管理,让云台山搭上了现代管理的快车。景区全面实施了总投资1.5亿元的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在全国景区中,云台山第一个将先进的车载GPS调度监控系统应用到景区管理当中,每隔25秒就可回传一张16K的图片,通过条码卡结合指纹的门票验证方式,实现了游客和门票对应的唯一性,减少了管理的盲目性。

  富县又富民

  修武县委书记魏丰收自豪地说,云台山是修武的“金山银山”。

  云台山的发展,拉动了经济发展。2007年,全县宾馆饭店由2000年的52家增长到375家;旅行社由2000年没有一家增长到26家;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2.91亿元,占全县GDP的32%;旅游业税收达到7587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1.3%。

  云台山的发展,促进了群众就业。目前,景区员工由2000年的69名增加到1300余名,全县导游讲解员由2000年的仅有10名增长到1360名,由此带动旅游从业人员25300人,占全县从业人员总数的40%以上,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

  云台山的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景区附近的岸上乡岸上村,开发前还是一个全省有名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60元,现在依托旅游业迅速致富,去年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家家开上了小汽车,户户办起了家庭旅馆,成了河南省有名的富裕村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岸上乡还被推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