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来雁荡山采风

来源: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 作者:卢琴飞 发布时间:2011-11-16 阅读次数:

  

  11811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等编辑记者3人一行来雁荡山采风,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国土资源部南京地矿研究所教授陶奎元的陪同下,深入到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各景点,重点就雁荡山破火山成因、流纹岩构造等地质、地貌景观等,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编辑记者作详细介绍和说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此次来雁荡山采风为出版浙江专辑而准备,雁荡山作为浙江专辑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宣传报道。

  总编一行走访了雁荡山博物馆、大龙湫、灵峰、灵岩、显胜门、羊角洞等景区,陶教授在现场详细介绍了雁荡山的叠嶂、方山、石门、柱峰、锐峰、岩洞、天生桥和峡谷、涧溪、瀑、潭、湖等岩石地貌形因。雁荡山其形成的地质学、岩石学基础是白垩破火山岩相与构造。不同类型地貌景观反映了雁荡山这一破火山构造。断裂切割、重力崩塌与流水侵蚀是形成雁荡山地貌的主要外动力地质作用。雁荡山岩石地貌在形态、成因和审美学意义上均有别于我国砂砾岩岩石地貌、碳酸岩岩石地貌和花岗岩岩石地貌,雁荡山地貌可作为流纹质火山岩地貌的代表。

  陶奎元教授向单总编介绍说,雁荡山作为流纹质火山岩景观地貌的杰出代表,也可称为雁荡山地貌,它与包括丹霞地貌,沙砾岩地貌,武陵源地貌,嶂石地貌,彩色砂林地貌,雅丹地貌,黄土地貌,风成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乃至花岗岩地貌相比,在成景的岩石、地层、形态、空间分布结构乃至演化过程上均有自身的特性。尤其是雁荡山具有特别丰富的审美学情趣的象形石,由于岩石结构的复杂性、差异性,经外动力地质作用后其造型更为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尤其移步换景和昼夜变换造型,堪称一绝。可以将流纹质火山地质地貌命名为“雁荡山地貌”。雁荡山千奇百怪的风姿,奇巧百出的地貌,让编辑记者们叹为观止!一记者感叹道:“想不到雁荡山的地理资源这么丰富!其观赏性、科研性很强,旅游科普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