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关凤峻司长认为我国地质文化产业化越走路越宽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赵腊平 发布时间:2013-8-22 阅读次数:
  “地质文化产业是一个领域宽广、基础雄厚,越来越有发展前景的既古老又现代、既深邃又科普、既传统又朝阳的产业。”在前不久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图书馆举办的“地球科学于文化”研讨会上,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所作的题为《地质文化产业领域宽基础厚前景广阔》的演讲让与会者耳目一新。

  关凤峻说,提到地质文化产业,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已走出了一条保护地质遗迹、保护矿业遗迹、与世界通行规则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与地质公园建设紧密相联的是地质遗迹保护,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遗迹保护,数额逐年增加。现在,宝玉石产业、观赏石产业等已经是社会知名度很高的传统地质文化产业;温泉产业、矿泉水产业,也发展为名副其实的地质文化产业;古生物化石保护近年来也开始探索走产业化发展的保护道路。

  关凤峻认为,地质环境工作很多都具有文化色彩,也都有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例如,地质灾害防治是地质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都需要持续不断的宣传、培训和教育,从而形成广泛而深入人心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文化氛围。这是更重要和更紧迫的任务。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近年来国家投入不断增大的领域。从实物工作来看,这项工作是把过去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再恢复起来,或改造得更好。从最终目的看,这项工作仍可归属于地道的文化建设,无论怎样恢复和改造,都是让环境变得更好。至于地下水监测、地面沉降防治、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也都颇具文化色彩。

  关凤峻表示,尽管我国地质文化产业群星璀璨、蓬勃发展,但主要还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环境保护的“副产品”,主要靠社会需求拉动产业成长,市场规则主动适应国家产业政策。“我们的管理工作已经明确自己是为地质勘查产业服务,为矿产资源开发产业服务,但仍未明确意识到也要为地质文化产业服务。地质文化产业任重道远